股市交流  财经前言
新证网 首页 经济解码 查看内容
11

专题报告: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视角观察流动性变化(二)

摘要: 相关阅读: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视角观察流动性变化(一)2020年3月,为了应对疫情可能带来的经济危机,联邦基金利率区间快速降至0%-0.25%。美国通过货币政策配合巨量财政刺激,重启量化宽松。财政赤字货币化拉动了美 ...
相关阅读: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视角观察流动性变化(一)
2020年3月,为了应对疫情可能带来的经济危机,联邦基金利率区间快速降至0%-0.25%。美国通过货币政策配合巨量财政刺激,重启量化宽松。财政赤字货币化拉动了美国经济,但政府债务飙升随之而来。2020年底美国的公共债务约21万亿美元,同增约4.2万亿,而美联储持有的美债约6.7万亿,同增约2.4万亿。2020年,公共持有的债务占美国GDP比重已高达99.78%。另一方面,只要美联储不在公开市场上抛售债券资产,这些以购债形式撒向市场的钱,已成为了事实上的新增货币。量化宽松导致基础货币增加是否一定引发通货膨胀并无定论,但2021年美国CPI同比开始攀升,2022年最高达到9.3%。美联储不得不正视管理通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管理通胀的同时保证就业以及维护金融稳定的问题。2022年3月美联储启动加息,6月开始缩表,2023年下半年开始美联储已经停止加息,并将在3月议息会议上讨论QT相关事宜。
美联储QT的方式是“被动式”的,即有计划地停止到期债务展期。自2022年6月1日开始,前三个月国债、MBS分别以每月300、175亿美元的速度缩减,之后分别提高到每月600亿、350亿美元。如果每月到期的附息国债数额低于缩减的目标值,则通过到期的短期国债补充。缩表的影响在资产端表现为国债和MBS余额下降,而在负债端,TGA、储备金和逆回购则表现各异。
在探究缩表进程以及流动性变化以及之前,需要先提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框架以及美国货币市场的结构。
调节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FundRate,FFR)及其目标区间是美联储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在金融危机之前,美联储执行的是稀缺准备金框架(ScarceReserves),通过“走廊体系”控制FFR的上下沿,其中FFR的下沿是储备金利率(Interestrateonreserve,IOR),上沿是贴现利率(DiscountRate,DR)。在稀缺准备金框架下,美联储将准备金利率设置为零,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准备金供应,从而令EFFR运行于目标区间内。2008年之后,大放水导致流动性泛滥,银行准备金余额远超准备金要求和应对支付冲击的需求,美联储难以再通过准备金供应的改变去调节FFR,于是转向充足准备金框架(AmpleReserves)——通过调整准备金利率为FFR设置下限——也就是“地板”体系。如果FFR低于超额准备金利率(interestrateonexcessreserve,IOER),银行会选择将资金放入美联储而不是到银行间市场借出,由此IOER成为FFR的下限。但实际中EFFR往往在IOER下方运行,这是因为随着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大,资产负债表的成本也会增加,银行借入边际储备金所要求的利率就会低一些。另一方面,银行间市场的参与者还有FHLBs、房地美、房利美这样的GSEs,它们手里的流动性无法在美联储获得IOER,因此愿意以低于IOER的利率在银行间市场借出,所以EFFR实际上低于IOER运行。2013年美联储推出了面向货币基金、GSEs等非银机构的隔夜逆回购(ONRRP)工具,目的是吸收这些机构手里的冗余流动性。这样一来,非银机构手里的资金就有了ONRRP作为托底,因此ONRRP成为了FFR事实上的“地板”利率。2021年7月29日,美联储以IORB取代了IOER和IORR,EFFR维持在IORB和ONRRP之间运行。

@



1.本文由入驻新证网新证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证网立场。
2.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
4.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11条评论

最新评论...

不合我意。

心彤2024-5-15 06:55引用

支持到底!

伴仙2024-5-13 13:39引用

我认为这个论断有待商榷,希望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

感知世界2024-5-8 07:31引用

我不附和

莫踏痕2024-5-7 14:08引用

言之有理,支持!

渎神之罪2024-5-5 12:24引用

很有深度!

鑫光灿烂2024-4-30 12:01引用

文章很赞,值得推荐。

踏步青云2024-4-27 20:29引用

支持楼上!

嗣音2024-4-24 09:47引用

就是这个道理,赞同!

李积利2024-4-24 08:13引用

另有看法

冯永明2024-4-23 23:40引用

极力赞同此观点!

查看全部评论(11)

本文作者
2024-3-12 14:27
  • 31
    粉丝
  • 796
    阅读
  • 11
    回复
热门评论
排行榜
Copyright   ©2015-2016  新证网    ( 京ICP备202202622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