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储能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背景下,新技术的突破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近日,2024中国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峰会(INES2024)上,“构网型储能电站”技术研讨会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会场内座无虚席,不少参会者甚至站在门边或过道上认真听讲,显示出对这一新兴技术的浓厚兴趣。 “构网型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并非当前许多低端技术厂商所能触及。”现场一位参会者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新政策的出台,构网型储能未来将成为刚需,大家纷纷前来学习,希望能抢占先机。” 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在西北等网架结构薄弱的区域,应用构网型新能源技术,可以显著提升电力系统的转动惯量和瞬间功率支撑能力,从而允许电网接入更多新能源。这一政策导向,为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自2023年以来,西藏、新疆、宁夏等地相继出台了鼓励或强制配置构网型储能的政策。其中,西藏要求保障性并网光伏项目必须加装构网型装置;新疆则明确提出,构网型储能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年度新型储能规模的20%。在政策的推动下,国内构网型储能项目招标量显著增长,2023年至2024年6月期间,累计招标总量已达到2.3GW/7.6GWh。 “全面构网时代即将到来,‘构网型技术+储能’将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刚需。”会议现场,多位专家强调了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的必然趋势,以及构网型储能技术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 那么,何为构网型储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综合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文宇良解释道,新型电力系统面临惯量支撑、电压支撑和频率支撑三大挑战,而构网型技术正是解决电网主动支撑能力不足的关键。构网型储能能够通过大功率输出(10秒内达到300%额定功率),在新能源渗透率高、电网薄弱的区域发挥主动支撑电网的作用。 然而,目前业内对“构网型储能”尚无统一定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惠东指出,“构网”本质上是一种面向电力电子设备的控制技术,旨在维持内电势相量恒定或接近恒定。尽管定义尚未统一,但构网型储能技术已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如系统支撑能力更强、系统稳定能力更强、调节速度更快等。 尽管构网型储能技术前景广阔,但其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面临诸多挑战。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游力提到,构网型储能在器件性能、机组稳定性、场站规模化应用等方面尚存难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此外,如何建立合理的调度机制和盈利机制,也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业内专家提出了多项建议。例如,加强技术交流与研讨,明确储能控制、保护、调度策略;考虑构网型储能系统占地面积增大的问题;推动构网型储能在主流大电网仿真平台上的建模与开发;建立构网型储能参与多种辅助服务的制度及评价体系等。 随着新能源电力消纳压力的不断加大,构网型储能项目量有望持续增加。未来,构网型储能技术有望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力量,推动储能行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