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揭示了2025年3月份全球制造业的微妙变化。数据显示,当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9.6%,较2月份微降0.4个百分点。然而,从一季度整体来看,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49.9%,这一数值不仅高于去年四季度的49.2%,也略高于去年同期的49.6%,透露出全球经济恢复态势的积极信号。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武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季度数据表明,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恢复态势相较于去年同期和四季度有所好转,但整体指数水平仍处于相对较低区间,且各区域经济分化趋势明显。其中,亚洲经济凭借其强大的韧性和活力,继续扮演着全球经济稳定恢复的重要引擎角色。 武威进一步分析道,从全球经济演变的大背景来看,美国加征关税引发的贸易摩擦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负面因素。这一举措不仅短期内推高了全球贸易成本,还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混乱局面,形成了“多输”的困境。全球经济秩序正面临贸易保护升级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双重挑战,亟待寻找新的恢复路径。 然而,武威也强调,加征关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并非可持续。全球经济合作的主流趋势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通过加征关税实现所谓的“自给自足”。全球各国最终将回归多边贸易框架下的合作共赢之路。 在区域制造业表现方面,亚洲和非洲制造业展现出积极的扩张态势。2025年3月份,亚洲制造业PMI为51.3%,与2月份持平,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1%以上的扩张区间。其中,中国制造业连续两个月上升,继续运行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印度制造业PMI更是升至58%以上,显示出强劲的恢复势头。武威认为,亚洲制造业的持续向好为亚洲供应链的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则为亚洲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非洲制造业也呈现出积极的恢复态势。2025年3月份,非洲制造业PMI为50.8%,较2月份上升1.3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收缩走势。武威表示,这一变化意味着非洲制造业恢复力度有所提升,经济发展潜力依然巨大。然而,他也提醒道,非洲经济波动较大,对外部依赖程度仍然较高,美国增加关税政策可能会对非洲经济发展带来冲击,尤其是推高本就较高的通胀水平。 相比之下,欧洲和美洲制造业则处于收缩区间。2025年3月份,欧洲制造业PMI为48.2%,较2月份上升0.3个百分点,虽然连续三个月上升,但指数水平仍在48%左右徘徊,显示出欧洲制造业整体恢复力度仍相对偏弱。武威认为,美国关税政策给国际贸易依赖程度较高的欧元区带来了更加负面的冲击,为欧洲经济恢复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 而美洲制造业的恢复力度则有所减弱。2025年3月份,美洲制造业PMI为48.9%,较2月份下降1.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并降至50%以下的收缩区间。其中,美国制造业PMI为49%,较2月份下降1.3个百分点,供需两侧均有明显下降。武威分析道,美国制造业在经过短暂两个月的扩张后重回收缩区间,供需均进入收缩状态,并带动制造业用工有所走弱。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增加关税来倒逼制造业回流,但其政策效果仍有待观察。 总体来看,全球制造业PMI的微降并未改变全球经济整体恢复的态势,但各区域经济分化趋势明显。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双重挑战下,全球经济秩序正寻求新的恢复路径。而亚洲经济凭借其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将继续引领全球经济稳定恢复。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