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国家数据局正式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此次试点聚焦应用需求旺盛、发展基础扎实、经济社会价值显著、示范带动能力突出的领域,精心规划企业、行业、城市三类可信数据空间试点,旨在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蓬勃发展注入新动力。 据悉,本次试点工作为期两年,目标是通过精心培育,打造一批资源储备丰富、应用创新活跃、生态体系繁荣、实践成效显著的可信数据空间。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据安全可信流通、数据要素价值共创以及数据制度机制创新等关键领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模式。同时,积极探索数据资源规模化流通利用的新模式、新路径,积累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运营经验,为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提供坚实支撑。 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创新活力的催化剂可信数据空间作为基于共识规则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连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是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更是支撑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的重要基石。 去年11月,国家数据局发布的《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8年,可信数据空间在运营、技术、生态、标准、安全等体系将取得重大突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届时,将基本建成广泛互联、资源集聚、生态繁荣、价值共创、治理有序的可信数据空间网络,各领域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水平将实现显著提升,初步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数据生态体系。 《行动计划》还规划了五类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方向,包括积极推广企业可信数据空间、重点培育行业可信数据空间、鼓励创建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稳慎探索个人可信数据空间以及探索构建跨境可信数据空间。此次试点工作聚焦于其中的企业、行业和城市三类可信数据空间,为可信数据空间的全面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行业和城市这三类试点对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企业试点为行业和城市试点提供了微观层面的实践样本,行业试点在企业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层面的协同创新,城市试点则从宏观层面统筹协调各类资源,三者共同构建起可信数据空间发展的立体化格局,为探索可信数据空间发展新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和全面的探索路径。 “在经济层面,可信数据空间打破了数据孤岛,促进了数据要素在不同产业、企业间的自由流通与深度融合,充分释放数据价值,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盘和林强调,“在社会层面,可信数据空间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与质量。例如,在医疗领域,数据共享可以加速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案的研发;在教育领域,数据互通能够实现个性化教育资源的精准推送。在国家治理角度,可信数据空间为政府精准决策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支撑,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多方合力:推进可信数据空间蓬勃发展此次开展试点的企业、行业和城市三类可信数据空间,均为数据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活跃领域。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数据的主要需求方和生产方;城市政府需要通过数据要素来优化城市治理,对数据要素的需求极为旺盛;而对于行业而言,若仅按照单个企业来设置可信数据空间,其他企业可能无法充分从数据要素流通中获益,因此需要从全行业的视角来布局数据可信空间。 针对这一现状,试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支持龙头企业等运营企业可信数据空间,深化数据驱动型创新实践,完善数据供给机制。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普惠性、便利性数据产品和服务,赋能中小企业用数创新。面向新材料、科技、能源、物流、医疗等行业,支持培育特定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立共建共治、多方共赢的数据流通利用机制。围绕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需求,探索公共数据融合企业数据等创新应用的有效机制与激励措施,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 在试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各地也积极响应,先后出台政策文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可信数据空间。江苏省围绕16个先进制造业、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10个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数据空间;北京率先打造金融领域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汇聚220类数据资源,全面覆盖330余万家市场主体,为首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湖南省提出围绕“4×4”现代化产业体系和13条重点产业链,建设一批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推动产业链端到端数据流通共享利用,以长株潭一体化为核心,探索建设都市圈可信数据空间,推动数据高效流通与协同应用等。 然而,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并非一帆风顺,依然面临诸多挑战。盘和林指出,可信数据空间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技术集成难度较大。在标准方面,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规范和安全标准,导致数据流通不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此外,既懂数据技术又懂行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短缺,也制约了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应对这些挑战,盘和林建议,要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组织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规范和安全标准,为数据流通和共享提供规范依据。同时,强化人才培养,高校和职业院校应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注重试点经验的总结与推广,一方面要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将成熟的、性能优越的可信数据空间向全行业乃至全国进行推广,共同推动我国可信数据空间事业的蓬勃发展。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