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来,券商发债“补血”迎来了一波小高潮。本月内,已有超过7家券商获批发行公司债、次级债券,多家券商也纷纷发布债券募集说明书或发行结果公告,市场热度持续升温。 券商密集发债“补血”成常态今年以来,券商发债“补血”的趋势愈发明显。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券商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同比去年大幅增长55%,次级债券的发行也呈现出抬升趋势。在利率方面,今年以来券商发债的票面利率普遍维持在1.6%至2.2%之间,相比前几年动辄3%以上的利率水平,融资成本大幅降低。 具体来看,4月以来,东吴证券、国泰海通、中泰证券、南京证券、东方财富证券等多家券商陆续获批新发公司债。其中,东吴证券获批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180亿元的公司债券,国泰海通和中泰证券的获批规模更是分别达到600亿元和200亿元。此外,国元证券和国信证券也分别获批发行次级债券,进一步丰富了券商的融资渠道。 次级债发行获批数量显著增加今年以来,券商发行次级债券的获批数量显著增加,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6家券商公告获得证监会发行次级债券或永续次级债券的批复。其中,国信证券和东方证券分别获批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不超过200亿元和100亿元的永续次级债券,国元证券、光大证券、华西证券和财达证券则获批的是次级债券。 次级债券的发行对于券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证监会的相关规定,长期次级债可按一定比例计入净资本,从而增强券商的资本实力。从募资用途来看,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到期债务是券商发行次级债券的主要目的。例如,广发证券和东北证券的次级债券募集说明书就分别显示了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和补充流动资金的用途。 年内券商境内发债规模同比增12%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4日,51家证券公司境内合计发行了196只债券,发债规模合计达3309.9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4%。这一数据表明,券商在境内的发债规模持续扩大,市场融资需求旺盛。 在发债规模方面,广发证券和中国银河证券的境内发债规模最大,分别为275.6亿元和274亿元。华泰证券、国信证券和国泰海通的境内发债规模也均超过200亿元。此外,还有多家券商的境内发债规模超过100亿元,显示出券商在融资市场上的强劲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在年内也大幅增长。2024年以来,证券公司合计发行了67只短期融资券,发行总额达1027亿元,同比去年大幅增长55%。短期融资券因其发行门槛低、周期短、能够快速补充运营资金等特点,成为券商补充流动性的重要融资渠道。 市场分析与展望中信建投非银首席分析师赵然表示,券商发债规模的波动与市场环境密切相关。在股票市场处于强市环境时,券商发行债券多以新增发行为主,主要用于满足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在弱市环境下,券商则主要以维持债券存量规模为目标,此时债务置换在债券发行中所占比例较高;而在震荡行情期间,债券发行规模主要受到与券商债券相关的政策影响。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券商发债市场有望继续保持活跃态势。同时,券商也需要根据自身业务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合理调整融资策略,优化债务结构,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