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风云变幻、贸易环境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我国外贸犹如一艘稳健的巨轮,顶压前行,不仅实现了规模的增长,更在质量上实现了显著提升。4月1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以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我国外贸稳健前行的壮丽画卷。 王令浚指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增长6.9%;进口4.17万亿元,虽略有下降,但整体仍保持了平稳态势。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外贸经营主体的积极应对与不懈努力。 从月度趋势来看,我国进出口增速逐月回升,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8个季度超过10万亿元,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具体到3月份,出口总值高达2.25万亿元,增长13.5%,进口总值1.51万亿元,虽下降3.5%,但整体趋势向好。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分析认为,3月份出口同比增速的显著加快,主要得益于上年同期基数的偏低、当前外需的韧性较强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抢出口”效应。 除进出口增速的逐月回升外,一季度我国外贸还呈现出诸多亮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的提升,成为一大亮点。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5.85万亿元,增长5.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8%,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4个百分点。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民营企业在我国外贸中的重要地位,也彰显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同时,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增速也高于整体水平。一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26万亿元,增长2.2%,高出整体0.9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51.1%。其中,对东盟进出口1.71万亿元,增长7.1%,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体现了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深入发展,也为我国外贸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机电产品进出口方面,一季度也实现了较快增长。我国进出口机电产品5.29万亿元,增长7.7%。其中,出口增长较快的有家用电器、笔记本电脑、电子元件等;进口增长较快的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部件、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这些产品的进出口增长,不仅体现了我国在机电产品领域的强大竞争力,也为我国外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谈及今年以来我国外贸领域的亮点和积极变化,王令浚表示,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因素依然较多的情况下,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实现平稳增长,发展的质量也在稳步提升。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的积极变化尤为引人注目: 一是经营主体活跃度进一步增强。一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52.9万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3万家。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达45.5万家,占同期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的86.1%。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我国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也为我国外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是对外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我国与传统市场的贸易保持较强韧性,对德国、西班牙、英国等进出口都实现较快增长。同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走深走实,对共建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水平,其中对东盟和中亚五国的增长尤为显著。 三是区域开放布局进一步优化。我国中西部地区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外贸潜力进一步释放。一季度,中西部地区进出口1.84万亿元,增长8.7%,增速比全国整体增速高7.4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比重也比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到了17.9%。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也为我国外贸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外贸的“含新量”进一步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培育了一批配套能力强、产品性能优的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促进了中国外贸向“新”而行。一季度,装备制造业产品进出口增长7.6%,占据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同时,国潮新品不断推出,自主品牌产品出口规模逐年增长、占比不断走高,一季度继续增长10.2%,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2.8%。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我国外贸的创新能力和品牌实力,也为我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