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活力与韧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繁荣与稳定。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平台,始终将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视为己任,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民营上市公司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助力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民营经济崛起,深市资本市场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深交所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搭建交流平台、优化融资环境等多维度举措,为民营上市公司量身定制了成长路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深市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已达2181家,占深市上市公司总数的76%,市值合计高达22.65万亿元,占深市总市值的69%。这一组组数据,不仅彰显了民营经济在深市资本市场的重要地位,更预示着其未来无限的发展潜力。 新兴领域集群效应显著,民营经济展现强劲势头2024年,深市民营上市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依然展现出稳健的经营能力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前三季度,深市民营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23万亿元,同比增长2.02%;截至4月15日,已有582家民营企业披露2024年年报,这些公司去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25万亿元,同比增长6.62%,累计实现净利润4199亿元,同比增长约1%。 从行业分布来看,深市民营上市公司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了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占比超过七成。特别是新上市的民营公司中,超过五成集中在先进制造、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领域,这充分显示了民营经济在新兴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和创新能力。 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千亿市值龙头企业,更是成为深市民营企业的标杆。这些企业不仅在各自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还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了典范。 搭建交流平台,助力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深交所还通过举办“成长新启航・民企百舸竞中流”业绩说明会主题周等活动,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搭建了高效的沟通平台。主题周期间,有近百家深市民营企业召开业绩说明会,这不仅体现了民营企业对自身发展战略的坚定信心,也映射出深交所服务民营经济的平台枢纽功能。通过搭建专业化交流平台,深交所有效架起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助力上市公司提升治理规范度与信息透明度,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创新主体地位凸显,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创新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深市民营上市公司在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专利积累方面持续发力,凸显了其作为创新主体的领先地位。2024年前三季度,深市民营上市公司累计研发投入3475亿元,同比增长3.98%,研发人员总数超过120万人,专利数量超过68万个。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也体现了其在推动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注册制改革的推进,更是进一步激发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潜力。在注册制下新上市的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0%,涌现出一批创新“领跑者”和产业“排头兵”。这些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的支持,加速了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典型案例彰显创新实力,融资支持保障发展后劲具体来看,杭州微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华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太辰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美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在各自领域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这些企业的成功案例,不仅展示了民营经济的创新实力,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深交所还通过完善融资工具、优化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引导长期资金配置等举措,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近两年,深市支持166家民营企业上市融资,首发募集资金1532.6亿元;支持258家次民营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2229.9亿元。同时,深交所发布深证民企50、深证民企成长等指数,进一步增强市场对民营企业的价值投资共识。 展望未来,民营经济前景可期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的双重助力下,深市民营企业有望在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中实现更大突破。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民营经济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书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