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国际环境风高浪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诸多挑战。然而,在这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一家家外贸企业并未退缩,而是积极想办法、找出路,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布局新的海外市场,借助跨境电商平台降低对美外贸依存度,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在浙江杭州的一家箱包企业厂区,生产线上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碌地赶制一笔销往欧洲比利时两万个软包的订单。这家企业年产箱包3000余万只,是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箱包制造商之一。面对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负责人态度“硬气”:“除了美国和欧洲市场之外,我们跟50多个国家地区都有业务上的来往。我们还有自己的设计和研发团队,手上有21项专利。如果客人想找到像我们这样实力强劲的‘替代者’,那这个是他们需要去解决的问题。”这份自信,源于企业多元化的市场布局和强大的创新能力。 而在全球规模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浙江绍兴的中国轻纺城,纺织面料企业同样在积极应对市场的震荡。他们加速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通过研发新型面料、优化生产工艺,企业们努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累计增速由负转正,在重压下走出一条上扬线。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外贸企业的积极应对和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了帮助外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站稳脚跟,各地政府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推动政策靠前发力、尽快落地见效。他们组织针对外贸企业的“问诊会”,邀请专家为企业把脉问诊,提供精准的政策建议和服务;向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要素”,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组织企业出海开辟新市场,带领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开展商务洽谈,进一步掌握发展主动权。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沿线国家和地区。他们通过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活动,与沿线国家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市场空间。同时,跨境电商平台的兴起也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们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售到全球各地,降低了对传统市场的依赖。 如今,外贸企业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破浪前行。他们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和跨境电商平台,开辟新的海外市场,降低对美外贸依存度,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相信在各地政府的支持和外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外贸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