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以稳健的步伐开局,高质量发展态势向新向好,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无限潜力。然而,面对当前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以及国内有效需求增长动力的相对不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 在此背景下,4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加力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政策措施,紧紧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会议强调,要着力稳就业、稳外贸,促消费、扩内需,优结构、提质量,做强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外部经贸环境的不确定性骤然增加,这无疑要求国内宏观政策加快对冲步伐,加大力度实施逆周期调节。此次会议提出“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意味着今年“5.0%左右”的GDP增速目标不会下调。在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国内稳增长政策需要进一步加码,将提振内需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扩大消费规模。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面对外部环境的扰动,我国宏观政策仍具备充足的空间和余力。政策将根据形势需要和外部影响进行动态调整,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为应对潜在冲击,年内储备政策工具箱中还包括降准降息、结构性工具扩容、增量财政、类“平准基金”、生育补贴、消费支持、地产收储等多项措施,旨在助力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提振消费和投资信心。金融部门也将多方施策,稳固金融支持力度,充分挖掘国内有效需求,促进金融总量合理增长,助力经济逐步向新向好。 王青进一步分析认为,综合考虑当前外部经贸环境的变化、房地产市场走势及物价水平,二季度“择机降准降息”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一举措将有效激发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扩大投资、促进消费,提振市场信心,成为当前对冲外部波动最有力的手段。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则认为,我国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可以通过各项宏观政策的协同加码实现稳增长目标。在货币政策方面,应坚持支持性立场,适时降准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适时降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财政政策方面,可以通过提高赤字率和增发特别国债的方式提供约2万亿元的增量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提振消费,如发放消费券、育儿补贴等,同时也可用于拉动投资、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 王青还预计,接下来财政促消费政策力度会进一步加大。除了加快推进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外,不排除各地会加大促消费支持范围,将更多普通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纳入进来的可能性。这将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出口转内销”需求,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