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杭州的春季首场大规模线下人才招聘会上,830家企业竞相推出2.1万个岗位,其中半数聚焦于人工智能算法与大模型研发领域。与此同时,华东理工大学春季重点单位专场招聘会上,前十号展位也化身为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的“热门求职走廊”。这一系列现象,无不昭示着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千行百业,而相关岗位的“扩招”潮,也为就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工智能+”时代,就业市场迎来了哪些新机遇?当前活跃的人工智能岗位又有哪些?这些岗位背后,又反映出怎样的产业发展趋势?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校园与产业应用一线,探寻答案。 算法人才:供需两旺,引领AI浪潮 在宁夏吴忠利通区扁担沟中心学校,一堂智慧语文课正在进行。学生们分组讨论,通过平板电脑将答案上传至系统。下课后,教师收到了一份详尽的人工智能课堂报告,这份报告不仅涵盖了师生问答、课堂行为等关键信息,还为其提供了针对性的教学改进建议。而这份报告的生成,离不开远在2000公里外的广东广州视睿电子科技公司研发的课堂智能反馈系统,以及背后的算法工程师团队。 “报告的生成,是算法工程师们对课堂环节进行多模态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结果。”广东工业大学硕士生吴捷,在视睿科技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算法工程师岗位实习期间,参与了课堂智能反馈系统的数据处理、大模型训练及评测工作。他介绍道,系统搭载了教育大模型,能够准确捕捉师生问答等有效信息,并通过反复学习这些数据,将教育教学理论转换为人工智能能够掌握的语言,从而提出专业建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向更多场景延伸,“人工智能+”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从“人工智能+教育”到“人工智能+金融”,再到“人工智能+医疗”,传统行业正迎来智能化新机遇。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算法人才的支撑。 在多地春招市场上,算法工程师岗位供需两旺。招聘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春招期间,机器人算法工程师招聘需求同比增长超30%。视睿科技首席技术官杨铭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涉及研发、生产、服务全流程,需要大量算法人才。他们不仅需要对现有大模型进行性能调优及工程化落地,还需要突破具身智能、多模态融合等技术瓶颈。 算力需求:激发硬件潜力,拓宽求职道路 算力,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快速应用发展,对高算力、高性能的人工智能加速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人工智能加速器是专门用来加速人工智能任务处理的硬件,它能够快速理解大量信息,帮助手机、电脑等设备完成以往难以高效解决的任务。”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旭航即将毕业,他选择入职上海华为技术公司从事研发工作。他介绍道,人工智能加速器研发岗位的需求正在逐年增加,这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指数级增长。 据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预测,2024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将同比增长74.1%。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加速器作为关键硬件,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对于有志于投身这场科技革命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抓住机遇的好时机。 数据基建:建造“数字高速公路”,支撑AI未来 数据,是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的“燃料”。通过海量数据的训练,大模型才能具备强大的泛化能力。而要想让数据“跑得快”、“不迷路”,就需要建造和维护一条高效的“数字高速公路”。 浙江大学应届毕业生席少珂通过校园招聘,收到了阿里云智能集团的录用通知,岗位是网络技术高级开发工程师。在她看来,这个岗位就是为人工智能世界建造和维护“数字高速公路”和“超级计算工厂”的。她介绍道,在大模型训练过程中,海量数据需要进出服务器,而她们的工作就是研究设计更宽敞快速的数据通道,让训练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必须同步升级。这不仅要求网络基础设施更加高效、稳定,还需要更多人手参与快速迭代。阿里巴巴集团已启动春季2026届实习生招聘,更加注重人工智能方向,相关岗位占比近五成。阿里云资深招聘总监曹彬介绍道,随着新岗位需求扩大,存在一定的人才结构性短缺。因此,企业在用人时更加注重理论基础与应用场景相关的实践经历的结合。 面对产业发展“热度高”的现象,专家表示人才培养要“冷思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亮指出,行业对高层次、具备综合能力的人工智能人才有着较大需求。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应用,不同层次和领域的人才需求会更加细分。因此,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上应更加注重人才的差异化培养,以适应不同产业方向的需求。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