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摩根士丹利、瑞士银行有限公司(瑞银)、德意志银行等外资巨头纷纷发声,对中国市场表达了三大核心研判:估值优势显著、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科技创新逻辑持续强化。在多重优势叠加之下,中国市场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具体到A股市场,高盛最新研报预测,MSCI中国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在未来12个月内仍分别蕴含11%与15%的上行潜力。摩根士丹利研报则建议投资者在全球投资组合中逐步增加中国A股的比例,以捕捉市场增长机遇。 外资机构普遍看好中国市场前景 近期,多家外资机构发布最新研报,对中国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高盛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付思在4月11日的媒体沟通会上指出,A股市场表现有望超越港股市场,主要得益于其对国内政策刺激的敏锐反应以及相对较小的国际市场波动影响。 对于海外资金的仓位情况,付思表示,尽管年初以来全球主动型基金和海外对冲基金在AI行情驱动下有所加仓,但整体仓位仍处于历史低位,可卖出空间有限,下行风险相对较小。从中长期来看,全球配置型资金在A股市场存在回流和轮动的可能性。 外资机构还普遍认为,当前A股估值较低,具备更高的市场韧性。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沪深300指数和全部A股的静态市盈率分别为11.7倍和13.8倍,均低于五年均值。同时,A股市场的股票风险溢价仍高于长期均值,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与全球其他市场相比,沪深300指数的估值具有明显优势,可能使得A股市场在波动中展现出更强的韧性。 政策组合拳的显著效果也是外资机构看好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自去年9月下旬以来,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以及经济数据的向好,让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不断提升。外资对中国股市的配置意愿已显著回暖,显示出对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信心。 德意志银行集团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斯蒂凡·霍普斯表示,A股ETF在去年9月份和10月份刺激政策公布时资金流入显著,政府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明确支持以及DeepSeek等新兴力量的崛起,都激发了散户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浓厚兴趣。 外资机构关注“稳股市”政策实施效果 外资机构还密切关注“稳股市”政策“组合拳”的实施效果。付思表示,中央汇金等“国家队”资金的买入已经有效稳定了市场情绪。长期来看,更多中长期资金的入市将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特别是中国养老金的权益投资比例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有望释放出更大的投资潜力。 从投资策略的角度来看,A股市场与其他市场具有较低的相关度,呈现出良好的防御性。联博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朱良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历来主要由内部因素驱动,因此成为境外投资者分散风险的理想选择。当前中国市场的低估值以及众多现金流健康的优质企业,使得中国股票市场充满吸引力。 聚焦科技、消费等板块成投资主线 在投资主线上,外资机构主要聚焦于AI、消费、高股息等板块。路博迈基金首席市场策略师朱冰倩认为,尽管近期科技板块调整幅度较大,但中国正处于科技转型的长期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仍是政策重点。因此,中长期来看,中国科技股后市表现值得期待。 付思则建议关注受益于内需的消费板块(如服务互联网、医药)和高股息个股。她指出,高股息个股依然受到海外投资者的青睐,且近期上市公司回购行为更为积极,投资者防御配置需求显著增加。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副总经理郭鹏表示,在科技创新、绿色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国正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增长潜力。这些领域不仅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也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此外,银行业仍具备配置吸引力。高盛中国金融行业分析师杨硕表示,当前A股和港股银行股的股息率为4%至6%,对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者具有吸引力。如果银行能够加大分红力度,股息率将更具吸引力,或触发估值重估。 孟磊则建议投资者在“价值”和“成长”之间进行战术性再平衡。他认为,大盘股可能在短期内因其相对较高的防御性而跑赢市场。在行业偏好方面,他看好受益于国内政策利好的行业,这些行业有望在未来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
说点什么...